当前位置:东北网 > 娱乐

比996更可怕的,是根本不用工作

2020年04月06日 13:41:09 来源:互联网  阅读:-


原创: 汪中求

比996更可怕的,是根本不用工作


比996更可怕的,是根本不用工作


导读

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消费结构的改变,更深层次地影响着生产结构。人工智能不仅减少了需要工作的人,还减少了人类生活的消费单元。



一、未来的工厂只有两名员工


人类从工业时代借用动力,发展到信息时代借用“大脑”,即人工智能。既“借”到了动力又“借”来了“大脑”的人类,将会走向何方?

  


霍金生前曾撰文提醒人类,“成功研发人工智能,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犯的最大错误。不幸的是,这也可能是最后一个错误。”但是,人工智能仍凭借其“让人更懒”的优势,加速进入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,势不可挡。


南加州大学教授沃伦·本尼斯(Warren G.Bennis)形容人工智能,“未来的工厂只有两名员工:一个人一条狗。人的职责是喂养狗,狗的任务是不要让人碰机器。”


开始,智能机器人只是为雀巢等工厂拾取、包装和堆垛食品,后来为宜家等企业完成家具和地板的雕刻、磨光、喷涂、包装和堆垛。



宜家从人工智能的应用者快速转向开发方,2015年推出“未来厨房”计划。“未来厨房”没有灶台、冰箱,只有一个柜子和一张桌子,桌上是投影显示设备,桌里有电热丝类加热设施。



桌子上能直接做饭、称重、计时;智能保鲜盒的保鲜功能“秒杀”冰箱,通过读取食物上的电子标签来控制容器温度;水槽里有搅拌器,所有食物残渣都被搅拌、脱水,压缩成饼状的干垃圾,无臭无味。

  


“未来厨房”还只是设想,而纽约首批无人驾驶班车已开始运行,每天运送500名乘客,机器人还将可能进入医生和律师这些门槛很高的职业。



美国人发明的一款机器人用了17秒钟阅读医学著作34689本、浏览医学论文248000篇、查阅临床报告106000份,最终为一个病例找到69种治疗方案,并优选出3个方案。



剑桥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们展开了一场与“机器人律师”的竞赛,总共提交了775份预测报告,结果剑桥学霸的准确率为66.3%,而机器人的准确率达86.6%。

  

传统制造业更是纷纷大规模使用智能机器人。富士康早在2014年就决定三年内购买100万台机器人。从2013年起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购买国。德国库卡中国区前CEO孔兵表示,中国机器人应用市场每年都在以15%~20%的速度增长,远远领先于全球各国平均机器人装机量。


二、47%的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


2017年底“人工智能”入选“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”,流行起来的不只是“人工智能”这个词,而是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。这种广泛应用带来最令人不安的变化是,人工智能使生产力快速提高,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。

  


国家发改委透露,到2019年12月底,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1.8亿人,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。以江西为例,全省5800公里的高速公路,将近19000个人工收费岗位会消失。



银行业也是如此,一台机器人可以完成9000名客服的工作量,高盛在线交易员现仅保留了3人;美国银行总部理财咨询师从500人降到两人,而且这两人还是客户强烈要求留下来的;德国推出了“商业银行4.0计划”,在2020年以前拟裁减9600个全职岗位;中国四大行2018年6月底与2017年年底相比,减员3.2万人。



完成为客户办理开户的工作,普通柜员平均耗时9分钟,而自助发卡机平均耗时3分钟。普通柜员年平均人力成本支出约10万元,且不断上涨;而一台自助发卡机每年的运营成本仅4.5万元,并且在持续下降。

  


中国企业倡导“转型升级”“提质增效”,从一定意义上说,“转型”意味着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,“升级”意味着企业用人越来越少。


靠强化管理“提质”的空间越来越小,靠降低成本“增效”绝大多数企业已接近天花板。只有一个地方空间尚存——“减员增效”。


2004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,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了3倍,年平均增幅达15%;而机器人价格则每年下降30%。一位制造企业的CEO曾说,若一台20万元的机器人能完成一个人的工作,自己将毫不犹豫地买一台机器人而裁减一名员工。

  


在未来,劳动者必须学会、习惯与机器人做同事。“人类员工”的概念正在形成,政府将会立法保护其合法权益。操作规范、技能培训、安全防护、伤害责任都将改写。



牛津大学预言:20年后,47%的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。美国专家预测,可能被淘汰的岗位有电话营销员、会计与审计、零售、技术文档撰写员。



如今,法律机器人出现了,翻译机器人比普通人提前7年达到专业水平。2018年韩国冬奥会参与工作的机器人有85台。全球机器人(未含手臂式机器人)出货数量增速明显,2009年6万台,2019年急遽上升至48.4万台。

  

丰田汽车的社长认为未来的汽车多数是全自动驾驶汽车。


●早上,人们可通过网约系统约车去公司;完成送达工作后,这辆车到物流公司的仓库去“上班”,进行商品配送;中午去办公区卖工作餐、送盒饭;下午去机场接客;傍晚再送上班族回家;华灯初上,它又装上啤酒,带着各种小吃开到热闹的街头,成为一家移动商铺……



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消费结构的改变,更深层次地影响着生产结构。人工智能不仅减少了需要工作的人,还减少了人类生活的消费单元。

  


消费结构、生产结构、就业生态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,人工智能使很多传统岗位失去了存在价值,机器人上岗强势挤占人类的就业机会。目前,世界各国的经济统计和社会分析都以失业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,如果机器人大面积取代劳动者,就业率越来越低,越发达的国家失业率越高,国家统计失业率还有意义吗?

  


有人担心社会会因此动荡不安。事实上,这种担心是多余的,毕竟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更高,创造财富的能力更强,社会资产积累丰富。真正应该引起警惕的是各国二次分配的公平性。


三、“加速回报定律”时代


科幻小说大师阿瑟·克拉克(Arthur Charles Clarke)说:“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说这件事情是可能的,那他可能是正确的;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,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。”这句话适用于本文对失业率的讨论。

  


工业时代,从1787年第一艘铁船问世到1879年第一艘钢船建造成功,经历了近百年。而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。


传播之父威尔伯·施拉姆(Wilbur Schramm)有一段著名的类比:“如果人类的历史只有一百万年,假设这等于一天。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是空白,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”,说的正是信息时代的加速度。


1956年5MB容量的硬盘需要用飞机运送;1979年250MB容量的硬盘,小型汽车的后备厢就可装运;1994年光盘存储出现;2005年128M的SD卡诞生;如今SD卡尺寸没变,但容量增长了一千倍——128G。

  


自“信息社会”一词出现以来的五六十年里,信息化(特别是集成电路)一直受“摩尔定律”的“指挥”,单位成本的性能每18~24个月就增强一倍。如今,手机的计算能力是当年阿波罗飞船的1.2亿倍。人类进入了“加速回报定律”的时代。

  


“我们离复制人类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已经不远了”,计算机和心理学教授赫伯特·西蒙(Herbert A.Simon)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如此预测。

这一预测被我们亲历并证实,而另一个预言却被打破。2002年深蓝的研发者许峰雄如此判断计算机下围棋的前景:“它实在太难了,以至于在未来20年中可能得不到解决。”但是,2016年阿尔法围棋(AlphaGo)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。


在一次大潮来临之时,人们往往会低估科技进化背后的革命性和颠覆力。因此,对未来学家雷·库兹韦尔提出的新预测“2025年个人电脑可和人脑运算速度匹敌”,笔者选择相信,并且做好了再等五、六年的准备。

推荐阅读:神马收录域名

文章转自网络媒体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